close
從小我就在比較優渥的家庭成長。在成長歷程,也正是人格建立的歷程中,不知不覺養成公主病-傲驕、任性、自私。直到20幾歲時,淪為落難公主時,才知道原來以前有多麼的不懂事。直到得法,才知道做人的目的是什麼。一路走來,還是多多少少會出現公主病的症狀。有時甚至會自我安慰說,童話書裡也有心地善良的公主,「我只要不要當壞心公主就好了」,這是自己找個台階下的說法。
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(忘了片名),裡面有一位在深山裡的得道高僧是個修為很好,有很多弟子的大德之人。有一天,城裡的人想請這位高僧去講課,於是派了2個人去抬轎。但是他堅持不坐上轎,他說:「我怎麼能為了自己舒服,讓你們兩個辛苦流著汗抬我呢」。
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權力關係,老闆與員工、公主與侍女、父母與小孩、老師與學生、長輩與晚輩…。(所謂權力的大小簡而言之,就是A能使B做不願意做的事)。權力大的人不要傲慢了,要換個角度替別人著想。
即使我對學生講話,我自己都要注意自己的態度,我必須要有長者的風範,但不可有不合理的命令的語氣,或是肢體語言上傷了學生的心,有時老師的一個臉部表情是有可能挫敗小孩的心的。小孩的心比大人更加的敏銳,他們比大人更容易受傷。
全站熱搜